实验项目相关信息

实验简介

本实验为适应法学学科强实践性之需要,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学生中心、实操演练、真知灼见”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知识点为切入,从现实真实司法案例进行取材,采用3D建模、动画、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非法证据排除虚拟仿真实验,以解决课堂教学中讲解抽象性的问题。

一、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1、必要性:

第一,实验内容的强实践性。法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传统的以授课课件、PPT播放为主的单向度、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更迭加速、教学设备软硬件配置日新月异、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例如,普遍能够熟练操作使用网络和智能设备)等形势和挑战,尤其是针对刑事诉讼法学科而言,大部分只是都需要学生能够对司法诉讼环节的运作有切实的实操掌握与运用。

第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训练。法学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旁听法庭审判或组织模拟法庭审判等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不足。但是,旁听法庭审判或组织模拟法庭审判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仅仅从一个侧面局部地展示了诉讼程序的某个环节的工作,难以全面、完整地展示诉讼程序的全貌,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取难免会形成碎片化的现象。与此同时,传统的旁听法庭审判或组织模拟法庭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还因为受制于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难以随时、多次、重复地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参与的人数,最终影响到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虚拟仿真实验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切实真实地掌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操作与应用。

 2、实用性: 

实验系统构建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全方位实现了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逼真性,将复杂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通过具体场景的交互真实呈现到学生面前,极具可观性和吸引力。解决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感知到诉讼环境下如何进行证据排除规则的应用,也解决了学生难以直接接触到看守所等特别的司法场所。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有效拓展了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凸显了虚拟仿真的优势。

依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切实拓展了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沉浸式互动模拟情景中,自主实现对实验设置目标的检测,结合软件的自动评分系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实验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非法证据排除是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和证据法学等相关课程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仅仅通过课堂讲授活动难以使学生全面、准确的理解这一知识点,也无法感知非法证据排除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程序。2010年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运作程序日趋完善,但真正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案件占比较小,认定为非法证据并予以排除的案件少之又少。因此,学生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这一理论层面非常熟悉但又在实践操作十分陌生的证据规则和诉讼程序,总有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因此,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程序操作的模拟演练,使同学们不仅全面准确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这一重要理论知识,而且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掌握法律实务工作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综合素养和法律职业能力。

三、实验系统的先进性

本实验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刑事案件从侦查到起诉到审判的整个办案流程,构建刑事诉讼不同环节及场景,运用三维建模、动画等技术手段,高度仿真了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实验场景和实验对象更具直观性,通过多步骤交互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全面掌握非法证据排除的运用,便于学生全面地进行实操训练。我校对该模拟实验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网络相关要求